找到相关内容2977篇,用时5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依据圣言量来建立人间佛教

    安立善  处。释尊自云﹕「来此娑婆世界共八千反,度诸众生出一切  苦」。由此观之,人间之所以需要佛教者,都为解脱人间之  一切痛苦而已。  夫以历史家之眼光观察,人间世之因果律,所谓自世界  之有文字...

    法舫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5673736.html
  • 共业招感‧素食致祥

    由于人类的无明,眼光短浅,凡事都以眼前利益着想,”只顾自家门前雪,不管他人瓦上霜”。It is because of people’s ignorance, short sightedness, and...

    韦琪

    |共业招感#8231素食致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0873876.html
  • 心灵环保与社会和谐

    可能。以四摄法施行慈悲、实践慈悲,并用慈悲的眼光平等看待一切众生,用慈悲的语言、慈悲的面容、慈悲的音声化导有情,从而让慈悲精神走进人们内心深处,注入社会和国家肌体之中,踏踏实实地构筑起人类和谐的坚实...

    觉 醒

    |心灵环保与社会和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1773881.html
  • 于君方:《伪经》与观音信仰(1)

    佛教成份在外国土地上做的文化融合及适  应,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幅的视域。(注 11)  近年来学者所以对所谓疑伪经会有如此较积极的修正观  点,是因为他们从整个佛教史的眼光来看南传、北传、显密  全部...

    于君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173943.html
  • 中国律学研究的方法论检讨——以弘一法师为例

    华夏沙门之有眼光者发现了上述诸问题,其中有些人便躬自跋涉往天竺求法,要亲睹西方寺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戒规。这些人之中,唐代的义净三藏贡献最大。净公不特接引过一些禹域律师到西方学习,更就自己所见的印度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2673999.html
  • 中国宗教雕塑概述(上)

      然无存。这些佛或菩萨像额宽脸圆,两颊丰润,五官起伏处理之细腻,眼光下敛,神情  静谧,沉潜端严。在衣纹的处理上,这些作品时繁时简,有的甚至于没有衣纹的刻划。  即使在有衣纹刻划的作品里,又是阴刻、...

    李玉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2774001.html
  • 从历史与文化背景看佛教戒律在华消沈的原因

    以意为之」,不肯切实遵从戒  规条文所示,如本文所引北周释静蔼与隋朝释灵裕的故事,  可为其例。第五,华夏沙门之有眼光者发现了上述诸问题,  其中有些人便躬自跋涉往天竺求法,要亲睹西方寺院如何在  ...

    曹仕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474058.html
  • 戒律与政治、法律原理之同异

    是他超越世间政治眼光的地方。 僧伽制度,是古印度阶级严苛的社会中的异数,充份体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等精神,不论任何阶级,任何种性,来到僧团之中,就享有共同的尊严,而直到今天为止,政治上纵使已迈入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374069.html
  • 元代临济禅系的弘传——从原妙到元长(1)

    沈散乱中,落在轻安寂静里,总皆不觉不知。非唯虚丧光阴,难消施主供养,一朝眼光落地之时,毕竟将何所靠?山僧昔年在众,除二时粥饭,不曾上蒲团,只是从朝至暮,东行西行,步步不离,心心无间。如是经及三载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174086.html
  • 元代临济禅系的弘传——从原妙到元长(2)

    允许元长与昙芳交游,是年元长正好十七岁。此后,元长广求良师益友,研习儒家著作,切磋百家之言,眼光大开。但在元长看来,无论是儒家著作,抑或是诸子百家之言,都不是“出世法”,因而他从授经师那里学习《法华经》...解脱,则“忽尔三寸气消,眼光落地,百骸既散,万事俱休,一个游魂随业受报,岂不是虚生浪死甘受轮回者哉”。为了不让自己死后的游魂受罪,就必须努力念佛,使自己的灵魂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。在惟则看来,“参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274087.html